《惊变 28 年》登陆大银幕,带你盘点那些遵循末世规则的丧尸神作
2025.6.20
作者:Phil Iwaniuk,贡献者
至于另一半魅力,自然就是毫不留情地清除丧尸。在 Epic游戏商城中,玩家可以尽情享受这两大要素所带来的双重快感。这些游戏虽然从未明说遵循何种“准则”,但只要是“幸存者”就能一眼看出门道。它们将这些默认传统融入玩法,让每一场屠戮都变得酣畅淋漓。
一旦有人倒地,尸潮便蜂拥而至
若是放在平时,甩开丧尸其实相当轻松,就算是那些肌肉还算完整、勉强能小跑两步的丧尸也很难追上你。正常游戏过程中,它们似乎对你兴趣寥寥,让人不禁怀疑——难道我看上去不够好吃?更气人的是,它们往往追你两三步就掉头离去。
但这一切的轻松感,在你蹲下救助倒地队友的那一刻戛然而止。你比划着急救的动作,盯着那根慢吞吞上涨的复活条,希望队友能尽快重新站起来。然而偏巧这时,全地图的丧尸都一窝蜂扑过来。
它们就像有心灵感应一样,倾尽所有残余力量一齐扑来,速度之快、气势之猛,若是一直如此,游戏根本玩不下去。幸好,它们不是一直这么疯狂。
类似情节代表作品:《Zombie Army 4》《僵尸世界大战》《No More Room in Hell 2》
进入林地的丧尸会保持社交距离
从常理看,末日丧尸对任何地点都不会有特殊的偏好,除非某片区域的脑浆香气太过诱人。像 George A. Romero 在《活死人黎明》(Dawn of the Dead)中所描绘的那样,即便神志不清,丧尸也仍会出于某种活着时的惯性,不自觉地涌向城市的商业区。总之你会发现,《Days Gone》《喋血复仇》《The Walking Dead》等作品里的丧尸似乎一致认为“城市值得去,乡下没必要”。
其实丧尸并非不屑进入树林,只是它们一旦离开建筑群,踏入静谧的乡野,总会不约而同地彼此拉开距离。想必 Lee 与 Clementine(《The Walking Dead》中的重要人物)等人早就察觉了这一点,所以他们才一有机会就逃离梅肯市(Macon),前往附近的农场。
不过,万一你打破它们的“社交距离”,那可就另当别论了。《Days Gone》和《喋血复仇》中的林地区域,也能见到大批残暴的丧尸群,其密度和攻击性堪称丧尸题材的典型代表。
类似情节代表作品:《Days Gone》《喋血复仇》《The Walking Dead》
单人行动,后果自负
丧尸的恐怖,部分来自它们冷漠无情的本性。这些怪物曾经是你可以坐下来与之谈天说地的普通人,如今却因为病毒、巫术、政府实验的影响,变成了半死不活的怪物。你和他们已经没有道理可讲。它们不带恨意,也不享受撕咬,只是凭本能行事。
不过,这条“无情”的法则有个特例,丧尸唯一会“生气”的对象,就是脱队的独狼。
那些一味冲在前面、只为了抢最多击杀数的玩家,往往是丧尸精英们的首要猎物。《Zombie Army 4》里的枪手(Gunner)和喷火怪(Flamer)、《僵尸世界大战》与《僵尸世界大战:劫后余生》里的野牛(Bull)、潜伏者(Lurker)和重装怪(Juggernaut),还有《Killing Floor 2》里活像刀柜成精的血魔(Gorefiend),它们都潜伏在暗处,等着惩戒那些不讲配合的玩家,用猛烈的突袭狠狠教你一课——若想有队友来救你,起码得和队友待在一起。
类似情节代表作品:《Killing Floor 2》《僵尸世界大战》《Zombie Army 4》
与众不同的敌人必须有惊艳的亮相
丧尸作品中有个小细节常常被人忽略,那就是,在成群结队的炮灰里,总是隐藏着一些大腕僵尸。虽然它们不会在合同上写明必须准备一碟只有蓝色的 M&M 豆,而是顶多来个成分不明的冷切拼盘,但如果没有一段气氛拉满的出场仪式,它们也绝不会轻易现身。
Tango Gameworks 的生存恐怖复兴系列《The Evil Within》深谙此道,为每位令人难忘的头目都精心营造了出场氛围。初代中的屠夫(Butcher)自不必说,还有那位大家熟知的蜘蛛女萝拉(Laura)——或者叫她“啊啊啊啊啊啊啊快跑”更恰当——都是在氛围十足的场景中震撼登场。你绝不会在某个毫无亮点的仓库或街头随便撞见他们。
即便是《植物大战僵尸》这种画风轻松的塔防游戏,也延续了这一思路,每种新植物登场时,都会通过一小段动画演示它的克敌技巧,同时也偷偷塞进几分性格魅力。
类似情节代表作品:《植物大战僵尸》《The Evil Within 1&2》
幸存者似乎都热衷在墙上写写画画
丧尸末日之后,人类的娱乐方式确实所剩无几。你能做的消遣,大概也就是数数子弹,在安全屋跳上跳下,或者盯着远方默默回忆死去的亲人。写写画画似乎是种不错的精神寄托。
在这个被尸潮侵占的世界里,幸存者们把墙壁当成了自己的私人日记本。当你在废墟中穿行,会看到各种信息,从注定无人回应的绝望求救,到准确标注安全屋或弹药位置的手绘指示。至于为什么这些人宁可画个箭头告诉别人弹药在哪儿,也不自己去拿,就没人说得清了。
在《消逝的光芒 2》中,挣扎求生的人们在墙上记录哈兰市(Harran)的政治斗争,帮你理清不同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。
类似情节代表作品:《消逝的光芒 2》《Zombie Army 4》《喋血复仇》
棒球显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,因为球棒几乎无处不在
在丧尸末日里为数不多的宁静时刻,人们难免会开始思念逝去的一切——我们曾珍视的文明法则、习以为常的舒适生活,安全、热水、防御体系、充足的食物储备,以及最重要的,棒球这项运动。
显然,在灾难爆发之前,人类的主要精神寄托可能就是棒球,不然如何解释全球各地、每一间屋子、每一个工厂、甚至每栋商业楼里几乎都能找到一根球棒?仿佛工人们每天中午都会放下工具打一局棒球,吃完饭就随手把球棒丢在桌上、靠墙一放,甚至干脆扔在地上。
幸运的是,丧尸的头部正好对球棒的猛烈挥击毫无招架之力。在《Dead Island 2》中,你可以用球棒改装出奇妙的能量装备;在《Killing Floor 2》中,球棒甚至能缠上铁丝网,打出血肉横飞的“暴力本垒打”。
类似情节代表作品:《Dead Island 2》《No More Room in Hell 2》《Killing Floor 2》
至此,我们对“丧尸作品潜规则”的盘点就告一段落了。想亲自体验这些精彩的末日之旅,不妨去 Epic游戏商城看看。